校友访谈录(二十四)
访谈对象:朱应来,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977级中医专业学生,现为山东省莱芜市中医院专家。
采访人:柏杨、李帅英
访谈内容:
1、从学校毕业后,您的工作经历是怎样的?
答: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莱芜县医院茶叶分院,后进入莱芜市中医院,一直做到专家门诊,直至前两年退休。
2、在校期间记忆最深刻的事是什么?
答:记得的事有很多,要说最深刻的,还是关于我现在老伴的,当初一人去烟台求学,通讯不方便,跟家里人联系只是靠写信,我一个月收不到她写的信就特别着急;还有当时班里的学习状态,与现在的高三基本一样,每个人都很用功,都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,把课本翻了又翻。我刚进校的时候成绩不是很好,但努力学习后,考进了尖子班。
3、在校是否担任何种职务?是否对自己有帮助?
答:去外地求学,胶东的人能力都特别强,我没有担任班委。那时候每个学生每月都会有十二块钱的津贴,我们每月只花九元,还有一元交给班主任作为班费,剩下的两元才能自己分配,条件很艰难,但我们那一级也是学习最好的。担任一定的职务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必然有帮助,应该鼓励。
4、工作中有什么体会和感悟?
答:在医院工作的这几十年,见到了很多,看淡了很多,这些经历是很难忘的,也不知怎样说出口,没工作前就听长辈说一些大道理,总是似懂非懂的应和着,其实很多事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明白。行医过程中,医德是最为重要的。
5、进入学校大门,听到最多的话是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,您是怎样看待这句话的?
答:我们要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,才能做到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。诚如《大医精诚》那样,医德与医术缺一不可。无恒德者,不可以作医生。
6、您认为学校哪门课程对这个行业比较有帮助?
答:在学校里学的都是最基础的内容,一切变化都是由基础性的东西演变而来的,打好基础是根本。我们上学的那个时候,我成绩不是特别好,但学得很刻苦,四百首汤头歌背的滚瓜烂熟,中医基础从前背到后了如指掌。
7、请跟我们说一下毕业生刚踏入社会应该注意什么?
答:吃苦耐劳为第一准则。
8、您对咱们学校的发展有什么建议或美好的祝愿?
答:现在社会发展飞快,要紧跟社会的步伐。“育人以德为先”更是千古不变的真理。
9、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活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?
答:现在的学校更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课余时间都会进行很多有趣的活动,我听说的就有青歌赛、戒烟标语宣传、演讲比赛和辩论赛一类的,都是很有意义的活动,我们那时候也有活动,但是不如现在的这么精彩。
10、现在的中医药高专与您那时有什么变化?
答:迁了新校区,以前都在莱阳,现在牟平又建了一个新校区;以前学校只有三个专业,医、药、针康,现在听说有四大系:中医、中药、护理、针康,专业设置都是中医中药相关。吃喝住行方面的变化更大,跟社会发展也有很大关系。
11、您认为要想获得事业得成功,必须拥有并保持什么样的能力?
答:工作绝对不能光靠嘴,要有综合分析能力;工作上思路要清晰、考虑问题要全面;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,作为一个团队成员,要扮演好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,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者,要善于凝聚每一位队员的力量;当然,做人和做事还需要有好心态,凡事尽力而为,但求问心无愧!
12、您行医这么多年,能谈谈您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吗?
答:行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,就像我干了几十年了也不能说能包治百病,很多疑难杂症,想要彻底根治很难,做医生有很多无奈,因为有些病治不了,不只是中医,西医有些病也是治不了。有些时候我们作为医生,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,理解病患,现在医患矛盾这么严重,说白了还是医患之间不能相互理解,我们作为医生首先要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我们的关怀,当然有些患者的素质确实有待提高,但那毕竟是少数。就如特鲁多铭言,有时是治愈;常常是帮助;总是去安慰。要深刻理解这三句话。
13、访谈将要结束,您对学校在假期组织举行社会实践活动有什么看法吗?
答: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,可以让学生更贴近社会现实,有一句话叫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社会实践会加深你们对课本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。